九游娱乐 分类>>

【新闻发布会】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发布会静九游体育- 九游体育官方网站- 娱乐APP下载海区专场

2025-09-12 20:17:4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九游娱乐,九游娱乐官网,九游app,九游下载安卓,九游体育,九游,九游下载,九游体育娱乐,九游体育app,九游体育网页版,九游真人,九游棋牌,九游捕鱼,九游娱乐靠谱吗,九游体育官网,九游官网9月10日上午,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静海区专场。静海区委书记殷学武,静海区副区长、子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晨光,静海区发改委主任陈秀峰,静海区交通局局长王建林,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张瑛出席,介绍静海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十四五”时期,天津市静海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攻坚克难中统筹实现多重预期目标,经济运行持续向上向好,各项事业稳步提升,为“十五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五年:

  全区产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四上”企业超过20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78.8亿元,健康产业、循环经济、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动能加快集聚,传统产业加快提质升级,静海作为全国焊管生产基地、全国五金制品出口基地、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之都、中国乐器产业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民营经济焕发新活力,经营主体达到10.94万户,5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2家企业主板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4%,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6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0家、高新技术企业530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6家、市级单项冠军企业12家。认真落实上合天津峰会政治成果,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在子牙经开区揭牌启动。团泊科创园区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成为天津大健康产业科创廊道。协和留创园、大学科技园承载功能日益完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4.1∶43.8∶52.1,呈现“三二一”结构。

  累计出台479项改革举措,完成国资国企、园区、财税体制、养老服务等一批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搭建“静心办”“智慧审批”等平台,企业上报登记申请实现“在线秒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走深走实,标志性北京重大项目协和天津基地落户静海,协和天津医院一期建成运营,协和天津校区、天津健康研究院、协和天津医院二期、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和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达到162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静海成为全市唯一国家五金制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蔡公庄镇成为全球铜木管乐器核心供应基地,高端萨克斯、长笛产品在欧美中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45%,15家企业成为市级国际自主品牌企业,外贸进出口额累计完成835亿元。

  全区形成“两城四组团”发展空间布局,团泊健康城作为绿色现代化新城加速崛起,城乡路网、管网、公交、能源等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津静市域郊铁路一期建成运营,结束了静海没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37万吨以上,4家企业成为环京蔬菜生产基地,获批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城乡居民收入比1.47:1,位居全国前列。农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发展,形成王口炒货节、台头西瓜节、大运河文化旅游节等地域品牌活动,建成集温泉酒店、湿地公园、动物观赏、观光采摘、亲子娱乐、户外露营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光合谷旅游度假区,以及崇泰庄园、春光农场等一批集民宿、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地,“运河风光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举办“行走大运河”、京津冀武术交流大会、团泊湖半程马拉松赛、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等大型文体赛事,“休闲来静海,让心静下来,身体动起来”成为静海文旅品牌。

  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坚持每年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区人民。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5%以内。社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5.64万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9.8万人。教育发展更加均衡,组建11个教育集团和16个办学联盟,积极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建成11家养老服务综合体、27所老年(社区)学校、411所老年(社区)教育学习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改造提升11家乡镇卫生院,245所村卫生室纳入一体化管理,122所村卫生室实现医保联网结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2.1%,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7%,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节水器具普及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每年生态补水不少于5000万立方米。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建成三级综治中心,移风易俗创建工作被中宣部、全国妇联、农业农村部全国推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夺取抗击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全面胜利。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我们将实施“一五十”的发展思路,“一”即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静海这一总目标,“五”即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合作区、健康产业发展引领区、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力行区、高品质生活践行区,“十”即在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十个方面迈上新台阶,通过5年奋斗,实现区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提问一:9月2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在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子牙经开区将如何把握这次契机,加速培育国家级经开区新质生产力?

  杨晨光介绍:子牙经开区作为全国首个以循环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经开区,秉持循环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形成了循环经济“子牙模式”。下一步,我们将抢抓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发展合作区的战略机遇,以国家级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再生资源合作产业生态为核心,探索创新式、开放式、融合式发展新路径,赋能循环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力打造绿色产业示范模式。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园区间绿色合作,与巴基斯坦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等缔结友好园区,推动产业合作和模式示范。将智能分选、节能降碳等技术融入再生资源拆解加工环节,破解废旧有色金属、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产业关键工序工艺堵点,推动高附加值延链补链,重点培育动力电池、机械设备等再制造产业,带动制造业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闭环体系,到2030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打造百万吨级再生有色金属基地。

  全力打造绿色产业区域回收利用体系。深入落实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城市回收网—合作区再生中枢—制造企业应用”的京津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京津冀回收,子牙处置”。将园区再生铜、再生铝及非金属等再生材料反哺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汽车等领域,服务京津冀“六链五群”发展,形成可复制的“大城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样板。

  全力打造绿色产业合作载体。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经具备承接产业条件,明年将启动1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建成集技术研发、孵化转化和产业化于一体的绿色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搭建跨境贸易平台,建设绿色产业综合物流基地,2026年竣工后布局再生资源跨境回收、跨境电商、二手商品交易、医药分拨配送等功能。同时,拓展再生资源跨境回收通道,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的保税仓11月运营,围绕再生资源保税仓储开展业务。

  全力打造绿色产业创新平台。深化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产学研合作,推动子牙循环经济产业研究院和绿色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开展绿色技术、绿色标准、绿色模式等课题研究,重点推动再生材料及碳足迹计量标准等研究,探索建立上合组织国家再生资源领域标准互认机制,形成覆盖研发、验证、推广的全链条创新网络,推动成果共享与产业化应用。

  未来,合作区将探索多边合作机制下绿色产业发展新模式,聚焦“城市矿产”开发、废弃物零填埋、再生资源跨境流通等重点领域,打造大城市绿色治理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中国(天津)方案。

  记者提问二:刚刚的发布里透露着关键词——改革。请问,“十四五”期间,静海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有哪些成效,能否举例说明?

  陈秀峰介绍:“十四五”期间,静海区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大刀阔斧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描述。

  一是“增活力”,就是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依托“双万双服促发展”工作机制,创新“政企直通车”“干部包联”等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持续深入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和建议,点线面结合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久久为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区民营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24%,超过4.15万户,贡献了全区86%的税收、66%的增加值,成为助力静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提效能”,就是提升园区运营能级。借助国家级经开区管理制度改革契机,率先推动子牙经开区、合作示范区实施“小管委会+大公司”,推动有关社会管理职能向园区外应转尽转,建立匹配的KPI绩效考核体系,让园区持续健康发展、轻装上阵。其中,子牙经开区高新产业园改革成效显著,到位资金连年跃升,从2022年13.5亿元增至2024年18.6亿元,今年上半年更是突破13.34亿元,园区作为经济发展主阵地的支撑作用持续凸显。

  三是“优环境”,就是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创新推出“静心办”智能平台,实现企业服务全覆盖;个体登记“在线秒批”“点读指南”等经验做法在全市宣传推广;“我要设备更新”等“高效办成一件事”审批效率再提速一倍。优质营商环境已经成为静海的“金字招牌”,成功吸引了友发、爱玛等46家链上龙头企业持续加码、扎根发展;远大健康、农芯科技等55个新兴项目注入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记者提问三:交通是服务区域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抓手,静海作为天津西南门户,请问,“十四五”期间静海的交通建设在推动城乡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王建林介绍:交通设施已经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骨架”。“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静海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了2300余公里,实现了“一环七横十纵”的路网骨架,公路网密度突破15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对内联通基层单元,全面覆盖乡镇园区,对外辐射重点城市,快速通达津滨双城和沧廊区域。

  一方面,提质干线公路,拓展外向潜能,投资9.8亿元对京岚线公里路段实施大中修养护工程,投资3.1亿元用于团大公路改建,投资4.9亿元建设唐官屯铁路专用线项目,同步推进津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等,津冀两地通行效率进一步提升,静海更紧密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织密农村路网,我们投资近8000万元,提升改造乡村公路62.5公里,维修改造京沪铁路地道6座,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增长至72%,农村地区出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交通运输成为连结城乡一体的“血脉”。我们锚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推动静海交通运输体系转型升级。

  一是轨道提速,双城共融。我市首条市域郊铁路——津静线月开通运营,日均客流量达1.45万人次以上。配套建设P+R停车场2座、接驳公交线条,解决了轨道交通换乘难题,助力天开团泊园创新资源集聚与团泊乐动港商业发展。

  二是公交畅行,文旅共生。目前,56条公交线个行政村及文旅景点,游客能直达光合谷、崇泰庄园、春光农场等地打卡,也能前往王口镇、杨成庄乡感受乡村漫游烟火气息,“坐着公交游静海”已经成了静海文旅新时尚。

  三是融合发展,城乡共富。依托农村公路网络,加速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建设客货邮一体化综合服务站2座、服务专线件,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产业融入现代供应链。

  四是智慧出行,绿色共享。为进一步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我们在静海城区、团泊健康城、大邱庄镇等重点区域投放共享电单车3600部,与公交、轨道形成高效接驳,日均骑行量近万单,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友好型城乡出行环境。

  今后,我们将持续在交通设施建设上善作善成,让路网更畅通、产业更融洽、出行更便捷,为静海乃至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交通之为。

  记者提问四:最近,团泊健康城的曝光率可以说是持续走高,我想知道,在“十四五”城市发展中,团泊健康城有哪些发展成就?未来又有哪些规划呢?

  张瑛介绍:团泊健康城高度聚焦大健康产业,坚持打好“生态资源、医药研发、健康产业”三张特色牌。“十四五”的发展成就可以用四句话概括,那就是——医疗高地加速崛起、产业集群扩容升级、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基础服务更加完善。

  医疗方面,协和血液病医院2023年开院运营,目前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血液病专科医疗机构,已经累积接待病患20余万人,为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与健康研究院、协和医学院构成了中国医疗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的天津基地,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等共同构建起中西医双航母的发展格局。

  产业方面,2024年是我们“十四五”的分水岭,逐步从基建投入期迈入了产业爆发期,生物医药企业从2021年100余家增长到2025年的400余家,年复合增长率41%。逐步引进海尔生物、优必选机器人、BNCT硼中子治疗中心等高质量项目。2025年新设立了2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覆盖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

  体育方面,依托天津体育学院、天津体育职业学院,以及强大的场馆资源和人才优势,打造了环团泊湖自行车赛、团泊湖半程马拉松赛、团泊健康城足球赛等精品赛事。盘活了闲置多年的团泊足球场、国际网球中心等标志性场馆设施,提升了团泊体育品牌的影响力。本月21日,团泊湖半程马拉松赛又将如期举办,自12日我们将开启“团泊秋日环游记”系列活动,在此也诚挚邀请大家坐地铁来团泊,“向湖向海向健康”。

  生活方面,交通出行更加便捷,2024年全市第一条市域郊铁路投入运行,可以快速通达市中心,实现了区域通勤环城化。教育优势更加凸显,北师大静海实验学校体教融合全面发展,中高考成绩逐年提高,足球、排球、跆拳道等项目屡夺全国冠军,今年还完成了南校区扩容,启动了主校区扩建,使北师大由“十四五”前的1个班20人发展至170个班6600人。生态环境更加宜居,51平方公里的团泊湖形成了独立生态系统,鸟类从100余种增至200余种,负氧离子浓度常年保持在2000/cm³以上,是天津最生态宜居区域之一。

  今年2月10日,我们又成功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实现了团泊健康城与天开园的双向奔赴。未来五年,我们将抢抓这一历史机遇,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战略布局。一是打造科技创新的原始策源地。依托大院大所科研优势,瞄准世界前沿科技,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二是打造国际医疗合作示范区。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积极引进国际领先的技术、装备、药品,建设面向世界的合作平台。三是打造主动健康城市新样板。发挥体育、生态优势,规划建设健康理念的居住社区和基础设施,努力将团泊健康城建设成为要素齐备、功能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生态之城、健康之城、理想之城。

  殷学武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优势,从两个方面培育发展新动能。

  一是充分发挥子牙经开区作为全国首个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国家级园区特色优势,加快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合作区。深入实施“1+8”行动方案,从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综合物流枢纽、健全投融资服务、完善回收体系、建立跨境贸易体系等方面,探索创新式、开放式、融合式发展新路径。持续做大做强再生资源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与再制造等新质生产力。推动再生资源向民生领域拓展,构建“废弃物—再生资源材料—大城市基建”协同发展体系。依托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创新资源,推动子牙循环经济产业研究院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覆盖研发、中试和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提升绿色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推进子牙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赋予园区更大经营自主权,进一步增强园区发展活力。抓住中资环集团落户天津的有利契机,争取一批优质大项目好项目落地。

  二是充分发挥团泊区域健康资源集聚优势,打造天津大健康产业科创廊道。抓住团泊科创园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的有利契机,依托园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协和留创园、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平台载体,建好协和天津基地、打好“协和牌”,发挥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伯礼院士专家团队作用,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造大健康领域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完善产学研协作新模式,建立涵盖技术转移、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医药外包服务等全链条转化服务平台,布局建设高水平孵化器、加速器,健全“揭榜挂帅”等新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持续开展“大院大所静海行”系列活动,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聚焦企业需求,设立科创服务中心,为企业量身定制支持政策,设立1亿元健康产业科创专项资金和总规模20亿元的创新产业发展基金,打造大健康领域“公共服务+政策红利+金融活水”的科创服务创新生态圈。(中宏约作者王敏报道)

搜索